焊花照亮“明星”路
——记全国劳动模范、中铝山西铝业有限公司员工王建伟
从赴京参会接受党和国家的隆重表彰,到用锣鼓、献花、夹道欢迎致敬载誉归来,山西中铝工服公司压力容器(焊培)分公司主任王建伟可谓是“享受”了铝城的最高“待遇”。是什么让他成为铝城冉冉升起的“明星”,又是什么让他受到如此“礼遇”?让我们一起走近王建伟,共同探寻他绽放光彩的成长之路。
逆境起飞 练就过硬本领
王建伟出生在一个普通工人家庭,1998年,山西铝厂技工学校毕业的王建伟被分配到原山西铝厂检修分厂压容车间从事焊工工作。因为焊工又苦又累,很长时间里,像其他年轻人一样,他只是按部就班地将焊接作为谋生手段。但2007年的一天,父亲突然病逝,家庭遭遇重大变故,让上有老下有小、刚刚30出头的王建伟突然意识到自己不能再这样消磨时光,必须尽快成长成熟。
“要学就要学成行家里手。”生活的困苦没有将王建伟打倒,而是为他注满了前进的动力。每天只要一有时间,他就把弄焊把,地上管子稍加打磨一下便拿来焊接,半年多的时间里,他练习所用的材料加起来是别人的数倍,这种看起来笨拙的“功夫”却让他的焊接技术突飞猛进。
氩弧焊外观要求高且有一定辐射,很多焊工觉得掌握了基础技术就行了,但王建伟却不放过任何一个提高自己的机会。无数次冒着高温灼伤的危险,无数次被电弧光刺得直流泪,但他却依然将每条焊缝当成一部作品一样,细致处理、反复打磨。为了练习手腕的稳定性,找到最合适的支点,一个姿势反复练习七八天都不足为奇。
省煤器蛇形管的焊缝焊接要求非常高,每条焊缝都要接受超高压运行的考验,正是王建伟对焊接工作的那份执着,也让他有了小试牛刀的机会。经过严格筛选,王建伟顺利成为焊接骨干队伍中的一员,一个多星期的时间里,他稳扎稳打,精心焊接,创造了焊缝一次探伤合格率99.7%的好成绩。
“在工作中,铝管、不锈钢管等不同材质的焊接都要接触到,还有很多的焊接知识要学习。”他家里的书架上摆满了焊接专业的书籍,在大家眼里,学习、钻研就是王建伟的代名词。十年时间里,他不但学会了多种焊接方法,同时还掌握了铆工、管工、电工、起重工等相关专业技能,成为检修和焊接方面的“全能”技术能手。十年时间里,原山西铝厂检修分厂经过改革改制,蜕变成能够对外承揽业务的山西中铝工业服务公司,也让王建伟的一身所学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钻研技术 破解焊接难题
精湛的焊工技术和敢想敢干的工作作风,使王建伟在焊接方面的名气越叫越响。2007年至今,他先后代表企业参加山西省、有色金属行业、全国工程建设系统技能大赛,出色的焊接技艺带给他无尚荣耀。因为工作表现突出,2017年,王建伟还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至高殊荣。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成为焊接领域行家里手”的誓言一直鞭策着王建伟。在完成日常检修工作的同时,他积极研究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也一次次地帮助生产扫除了障碍。
法国生产的“宽通道板式换热器”因长期运行,换热器内部出现不同程度磨损,不锈钢的特殊材质以及超薄的换热板片让检修人员发了愁,生产方抱着“死马当作活马医”的心态找到了王建伟。20多天时间里,王建伟每天对着拆卸回来、薄如纸片的换热板片,反复调整电流和焊接工艺,最终,用普通焊机完成了机器才能完成的焊接工艺,成功攻克了1.2毫米不锈钢板片连续焊接的技术难题,突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实现了该项技术检修国产化。
对于像王建伟这样永不言弃的人来说,这样的技术突破并不是个例。进口铝合金油冷器是多功能天车的核心部位,因为铝合金材质的特殊性,传统的焊接修理方式难以修复,仓库里多年积攒下来的设备让生产方发了愁,多方打听之下找到了王建伟。为将影响焊接的因素降到最低,王建伟从设备拆卸细节入手,在将一台油冷器大卸八块之后,终于掌握了检修诀窍。
“这种进口设备很‘娇气’,任何杂质颗粒都会影响焊接效果。”经过连续几天的反复拆卸,以及焊接工艺的不断调整,王建伟终于成功修复了一台设备,并陆陆续续为生产方修理数台冷油器。在检修过程中,铝合金焊接气孔多、易产生热裂纹等多项难题的成功突破,更是为实现进口油冷器检修国产化打下了基础,填补了国内有色金属行业技术空白。
个人业务的不断精进让王建伟收获了很多荣誉,但作为基层检修人员,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率,仍然是他不懈的追求。“各种高压设备检修或大修,都是工期紧、任务重、质量要求高的重要工程,工期提前一天效益就是上万元,只有工艺、工序方面大胆创新,才能最大限度地解放人员。”
创新求变 赢得认可赞誉
2018年,以王建伟个人名字命名的劳模创新工作室正式揭牌,同年年底,又被命名为中铝集团首批员工创新工作室。劳模工作室的成立让他在提高设备大修效率方面有了大展拳脚的舞台,从工作室设立之初,王建伟就将解决生产中检修难题、提高检修效率作为工作的重点。
“氧化铝设备包括压煮器、脱硅槽、蒸发器等大型柱形罐体,施工环节多、检修周期时间长、检修频率高,以前都在忙着干活抢修,每次对检修经验的提炼太少了。”劳模创新工作室的设立,有了和王建伟一起出主意想办法的同事,让他真正将所想变成现实,在谈到第一个创新项目脱硅槽大修时,王建伟深有感触。
脱硅槽是氧化铝高压溶出主体设备,因长周期使用造成脱硅槽里加热管束破裂、积料严重,影响了脱硅槽的正常运行,每年都有3-4台脱硅槽要进行设备大修。为了提高检修效率,劳模创新工作室人员在王建伟的带领下,开始出主意、想办法,“能不能利用中心搅拌轴呢?”“具体怎样固定和操作呢?”一个个问题被抛了出来,但在大家集思广益之下,又很快迎刃而解,最终,依托脱硅槽中心搅拌轴自行设计调运管排和组对管排支架的方案正式出炉。
“以前仅回装上下环管、管排这一工序就需要64个人工配合吊车数天才能完成,现在我们仅用一人转动中心搅拌轴就可以实现360°无死角施工。”检修人员自豪地说。目前,该技术并已成功应用于中铝山西新材料有限公司高压溶出压煮器、脱硅槽、蒸发器的大修中。
2019年以来,王建伟带领劳模创新工作室,共完成了“一种柱形罐体防倾倒装置”、“一种水冷壁管排吊装装置”、“一种焊剂回收装置”等十余项创新课题,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和安全生产系数,其中有四项课题已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实用新型专利,全年创造经济效益近百万元。
一个面罩,一把焊枪,一身防护服,二十年多年来,璀璨的焊花见证了王建伟踏实成长之路,也见证了他收获的每一项荣誉。王建伟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运城市“五一劳动奖章”、中铝山西企业“劳动模范”;被评为全国技术能手、三晋技术能手、有色金属行业技术能手、河东工匠等荣誉称号,享受山西省政府特殊津贴,又于今年11月份获得了全国劳动模范的最高殊荣。
版权所有 中国铝业集团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34488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102700155
地址: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海淀区西直门北大街62号